第一次党代会召开以来,在校党委、行政的坚强领导下,医学科研实验中心齐心协力、求真务实,持续推动平台层次提升,创新科研育人模式,全面助力学校科技工作高质量发展。
医学科研实验中心门厅及实验室
一、积极搭建平台,助力学科发展
医学科研实验中心设有科研实验中心和实验动物中心。科研实验中心总面积2000m2,下设四个技术平台,20个实验室,拥有共聚焦显微镜、流式细胞仪、液态芯片等大型仪器设备,总价值约2700万元。2020年建成4000m2的SPF级实验动物中心,取得《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和《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中心年产小鼠约6万只,大鼠1万只,为校内外师生提供教学、科研用BALB/c、C57BL/6小鼠,Wistar、SD大鼠。开展多种转基因模式动物培育、动物实验操作、动物实验技能培训等,为校内外师生科研项目和我校博士研究生培养提供平台保障。
实验动物中心外观、大小鼠IVC饲养环境
教学动物繁育室、动物每日饲养
中心是中医学、中西医结合等多个重点学科的实验平台,也是我校多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研究室的“孵化器”。以中心平台为支撑,申请获批了陕西省国际联合研究基地,协助申请获批中医体质相关疾病防治、中医脑病、中西医结合心血管、针药协同等多个重点实验室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牵头建设的中西医结合基础学科,2022年被评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重点学科。
二、坚持引育并举,优化师资队伍
坚持引育并举,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具有较高专业技术素质和一流实验技能并热心为师生教学科研服务的研究团队。中心现有工作人员28人,其中正高级职称3人(二级教授1人),副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18人;拥有博士学位24人、硕士学位4人。现有陕西省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2人,特支计划领军人才1人,区域发展人才2人,陕西省科技新星1人,陕西省高校优秀青年人才1人,获批陕西省高校青年创新团队1个。多名教师被评为陕西省师德标兵、陕西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优秀青年。
三、强化平台管理,助力科研育人
中心摸索形成了一套推动科研实验平台良好运行的机制,确保实验平台安全、高效运转。中心实验室全年无休面向校内外开放,实施专人管理制、科研课题专人指导制,设立“科研门诊”,通过面授指导、共享学术资料、微信群线上交流等方式,提供全年7×24小时实验技术“问诊”。
中心作为我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实验基地,承担着本科生和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任务,每年举办6期实验技能培训,8期实验室规章制度、屏障系统准入培训和安全及仪器操作培训。组织开展“思邈杯”实验动物技能大赛,选拔师生参加陕西省“丝路杯”实验动物技能大赛,近年来获一等奖3人次,二等奖6人次。
“思邈杯”颁奖现场及“丝路杯”颁奖现场
中心承担研究生《医学科研基本实验技术》《实验动物学》2门课程的教学任务。每年承接各级科研课题15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0余项,为700余名师生提供平台支撑和技术服务,为本科生的大创项目及“青苗计划”提供全方位指导。
四、弘扬科学家精神,坚持守正创新
作为教育部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中心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科学家精神的重要论述及“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学原理”把中医药“说明白、讲清楚”的有关要求。党员带头将科学家精神落实到日常科研行动中,引导教师牢固树立中医药文化自信,充分认识中医药是我国具有原创优势的医疗与科技资源,围绕中医药优势病种开展有组织的科研,聚焦慢性肝、胰腺纤维化及心血管疾病,运用现代技术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科学阐释中医药相关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近年来主持14项国家级课题,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68篇,出版专著2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项,参与编写行业诊治指南4项。
医学科研实验中心将以第二次党代会召开为契机,不断强化科研平台对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持续增强科研育人能力,助力我校中医药科研事业蓬勃发展,为培养更多优秀的中医药高层次人才作出更大贡献。
(稿件来源:医学科研实验中心 撰稿人/许小凡 审校人/史迎莉 审核人/张红)